为全面融入全球税收治理体系,泰国近期启动里程碑式税制改革,通过落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(OECD)《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(BEPS)2.0框架》第二支柱(Pillar Two)要求,剑指跨国企业利润转移避税问题。2024年颁布的《补足税紧急法令》(B.E. 2567)标志着泰国正式建立15%全球最低有效税率机制,既回应国际税收规则变革,亦彰显其优化营商环境、强化税收主权的战略决心。
一、税制改革适用范围:哪些企业将被纳入监管?
1. 适用主体门槛
- 跨国企业集团成员实体:在泰国境内注册或实际管理的实体,需满足最终母公司(Ultimate Parent Entity)连续四个财年中任意两年合并收入超过7.5亿欧元(约合60亿人民币)。
- 穿透申报义务:集团内所有泰国成员实体均承担连带补足税缴纳责任,无论其自身规模大小。
2. 豁免主体类型
- 国家机构、国际组织及非营利性实体;
- 养老基金、政府控股的特定投资工具;
- 其他经财政部认定的特殊税收属性主体。
二、双轨制补足税机制:国内与国际双重防线
1. 国内补足税(Domestic Top-Up Tax)
当跨国企业在泰子公司的本地有效税率(ETR)低于15%时,泰国税务机关将直接征收差额税款。
示例:若某泰国子公司ETR为10%,则需补缴5%的税款至15%。
2. 国际收入纳入规则(IIR)
- 境外利润补税:泰国母公司控股的海外低税率实体(ETR<15%),需将差额利润纳入母公司应税收入。
- 反向征税防御:若泰国不实施补足税,跨国企业可能被母国依据IIR追征税款,导致泰国税源流失。
3. 政策联动效应
双轨机制确保跨国企业无论通过境内转移定价还是境外架构避税,均无法规避15%的全球税率底线。
三、企业合规义务:申报流程与关键时间节点
1. 核心申报文件
- GloBE信息报告:需包含集团全球利润分配、有效税率计算及税款调整数据;
- 泰国补足税申报表:列明本地税款补缴金额;
- 附属资料:包括最终母公司辖区、关联实体分布及BEPS合规证明等。
2. 申报时限与延期
- 基准期限:最终母公司会计年度结束后15个月内完成申报;
- 分期缴税:可申请最长3年的税款分期缴纳计划,需提前提交资金流动性证明。
3. 数字化申报系统
泰国税务局正开发电子平台,支持GloBE报告一键提交,并与OECD数据标准自动对接,预计2024年底上线测试。
四、税务稽查与追溯权:企业风险防控要点
1. 稽查时间窗口
- 10年追溯期:税务部门可在申报截止日后10年内重新评估补足税;
- 5年调查传唤权:若发现申报疑点,可传唤企业人员举证,经批准后可延长至7年。
2. 争议证据链管理
企业需保留跨境交易定价文档、税率计算底稿及集团架构变更记录,以应对追溯稽查。
五、争议解决路径:国内申诉与国际协定联动
1. 国内申诉程序
- 30日申诉窗口:收到补税通知后1个月内向税务申诉委员会提交异议;
- 司法救济:对申诉结果不服的,可进一步在30日内向税务法院提起诉讼。
2. 国际争议解决
- 双边协商机制:若争议涉及税收协定国,可启动MAP(相互协商程序);
- 程序暂停权:国际程序进行期间,可申请暂停国内申诉审查,但税款仍需先行缴纳。
六、违规成本测算:经济处罚与刑事责任
1. 附加费分级处罚
- 已申报但未缴税:按未缴金额的100%征收附加费;
- 未申报或瞒报:附加费比例升至200%,且面临刑事指控风险。
2. 滞纳金计算规则
- 月息1.5%:自税款到期日起按日累计,不计复利;
- 豁免申请:因不可抗力导致的滞纳,可提交材料申请减免。
3. 刑事追责红线
- 故意逃税:伪造GloBE报告、销毁财务凭证等行为,责任人可能面临最高5年监禁;
- 企业连带责任:公司高管需对系统性合规漏洞承担管理失职责任。
结语:战略机遇与合规挑战
泰国此次税制改革具有三重深远意义:
- 国际对标:通过BEPS 2.0合规提升国家税收主权地位;
- 环境优化:以透明税制吸引优质外资,增强投资竞争力;
- 企业转型:倒逼跨国企业重构全球税务架构,实现风险可控的可持续发展。
建议企业采取三项应对策略:
- 专业储备:建立GloBE规则合规团队,精准计算补足税敞口;
- 架构优化:评估海外子公司布局,必要时调整利润归属地;
- 前瞻规划:将税制改革纳入长期战略,利用分期缴纳等缓冲机制降低合规成本。
随着全球最低税率网络的持续扩展,泰国税制改革不仅标志着本国税收体系的现代化转型,更为跨国企业提供了重塑税务合规体系的战略窗口期。
声明:
本文仅供参考与交流,不代表泰国鲲鹏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意见及对法律的解读。
本文系泰国鲲鹏律师事务所版权所有,如需转载,请直接在公众号后方或下方留言区留言获取授权。